互操作性:提供者为什么以及如何追求它

  • 数字化支付的普及需要无处不在的接受点。数字支付市场和信用卡市场的比较表明,商家接受点的规模至少需要是代理网络的10倍,这让大多数供应商感到生畏。
  • 要想实现这种规模和普遍性,即使在中期内,各发行方和收购方之间的互操作性也将至关重要。
  • 拥有更多的接受点意味着为所有玩家扩大市场,所以如果盈利模式设计得好,互操作性可以为所有人增加费用收入。
  • 互操作性还可以产生其他好处,包括成本效率、更好的风险管理等等。
  • 商业互操作性的三个主要模型与数字金融服务(DFS)提供商相关:双边协议、四方计划和聚合层互操作性。


为什么要考虑互操作性?

乌干达坎帕拉的一家移动货币商店。图片来源:Sarah Farhat /世界银行
乌干达坎帕拉的一家移动货币商店。图片来源:Sarah Farhat /世界银行

正如在“双边市场问题,“商户接受点的普及是客户价值主张的基本前提,因此也是在零售领域获得数字支付吸引力的前提。客户将努力学习如何使用产品,调整他们的日常活动,在他们的电子钱包中加载和保持余额,并实际使用它们进行日常购买只有如果有足够多的零售商接受数字支付。相反,商家将保持积极的支付接受点只有如果有足够多的客户想用数字方式支付。因此,成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市场两端获得可观的规模,从而产生能够维持自身的临界质量。

服务提供者应该反思所需的规模,如何最好地达到这一规模,以及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会有什么影响。互操作性是实现无处不在的关键杠杆,提供商不能忽视这一点。

当谈到接受网络的规模时,考虑发达经济体中用于银行卡的自动取款机和销售点(POS)设备的数量是有用的。虽然从某些方面来看,这显然是一个不完美的比较,但这仍然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要让数字支付获得大众市场接受所需的接受网络的规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家中,POS机的数量是自动取款机的7到25倍。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得出这个比例在10左右或更多。

接受点数量图,选定国家
点击图片放大

这个比例有一定的直观意义。例如,一个典型的持卡人在不同的商店、餐馆、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处付款的数量,应该至少比同一个人访问不同atm机的数量多10倍,这似乎是合理的。就发展中市场的DFS提供商而言,他们很可能对自己的商户支付实现抱有类似的雄心:他们的客户应该以数字方式支付,其频率应该是他们从代理处提取现金的10倍。因此,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规模,这个比率可能有一些优点。

从这个简单的比较中,我们可以保守地总结出,商家接受点可能需要至少是代理网络的10倍。至于“真正的”数字是8还是12,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一数字所带来的规模。

管理分销网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许多供应商可能会对建立分销网络的想法犹豫不决另一个网络规模是原本就困难、昂贵的代理网络的10倍。不用说,发达市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这些网络。

然而,如果数字支付要取得成功,供应商需要做好准备,尽可能积极地应对这种扩大规模的挑战。

为了达到这一比较所表明的普及程度,供应商必须准备好开发数以百万计的商户接触点。供应商应该考虑与市场上其他参与者的互操作性,而不是单独做这件事。

互操作性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它如何影响客户的价值主张。在没有互操作性的情况下,只有当商家和消费者使用同一个提供商时,才可能进行数字支付,这大大减少了客户可以进行交易的接受点数量,也减少了每个商家的客户能够进行数字支付的份额。

客户可能会沮丧地看到,一些商家是数字化的,但仍然不能接受他们的支付,因为缺乏互操作性。对客户来说,唯一的解决方案是注册多个钱包,并在每个钱包中装入足够的余额进行交易,这是一个没有吸引力的前景。

对于被迫签署多个方案的商人来说,这同样令人沮丧——每个方案都可能涉及定制的硬件、流程、结算账户等等。

毫无疑问,互操作性的缺乏增加了成本和不便,大大削弱了双方数字支付的价值,它可能会阻止市场起飞。有关互操作性的客户价值的更多信息,请参见“互操作性和客户价值”。

互操作性的全球经验

先不考虑市场规模,希望进军数字商户支付领域的DFS提供商最好是研究(但不是简单地复制)发达经济体银行卡的经验。这包括互操作性的问题,美国的卡片市场说明了几个重要的动态,即使在美国,这也不是一夜之间或以直接的方式实现的。

从美国银行到Visa:用自营优势换取增长

现代信用卡计划来自美国银行(BofA),它在20世纪50年代末向加州的客户邮寄了第一张信用卡。所谓的“美国银行卡”在客户和银行自身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因为它产生的贷款收入。当时,美国银行受到监管规定的限制,只能在加州开展业务。然而,该银行意识到,它的客户在全国各地旅行和消费,因此,为了使卡真正有用,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被接受。由于美国银行在其他州没有业务,它无法独自实现这一目标。解决方案是将其最成功的产品之一——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特许经营给不同州的其他银行。这就是后来的Visa的开始。

对DFS提供商来说,今天的关键收获是,尽管美国银行设计了该方案,但该方案是成功的,因为其他成员银行看到了互操作性的商业优势。美国银行意识到,将自己的技术授权给其他银行,以开发一个主要的信用卡支付市场,要比垄断这块小而静态的市场更明智。所有参与其中的银行,包括维萨和万事达(由另一组银行组成的竞争协会),都清楚地认识到,开发一个像美国这样大的市场需要合作。特别是,与商家签约对于任何一家发卡银行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加入信用卡协会时,成员银行放弃了对这些产品如何工作的相当大的个人控制权,但它们获得了共同产品定义和全球接受框架的重大好处,这是任何一家银行都无法独立开发的。

花旗银行和自动取款机:按优势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银行开始大量投资于大型计算机计算和中央或区域数据中心的自动记录。然而,由于客户仍然经常到分支机构存入支票和提取现金,银行主要在分支机构层面争夺客户。

当时,花旗银行是在纽约争夺消费者支票账户的十多家主要银行之一。花旗银行的分支机构比其他一些银行少,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银行决定采用刚刚出现的ATM技术。1977年,花旗银行(Citibank)宣布,它将在纽约“布满”自动取款机,并斥资约6.3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美元)在整个纽约部署自动取款机。

投资获得了回报,部分原因是天气。1978年,一场巨大的暴风雪关闭了整个城市。没有一家银行能够营业,为顾客提供现金购买食品杂货和其他必需品,但花旗银行的自动取款机仍在营业。花旗银行立即发布电视广告,显示客户在雪地里艰难地取出他们的钱,同时推出了新的口号:“花旗永不眠。”在接下来的10年里,花旗银行的市场份额从4.5%上升到13%,这主要归功于自动取款机。

花旗银行本可以选择与其他银行联合开发和推出这些ATM机,就像Visa和万事达扩大规模的银行卡POS网络一样。这将大大降低花旗银行的硬件投资成本,并有助于分散客户教育和熟悉新技术的负担。但该银行更看重扩大自己的蛋糕份额,最大化其新获得的竞争优势带来的杠杆作用,它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效果。

其他银行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在意识到要赶上花旗银行在自动取款机方面的领先地位所需要的投资后,它的六个主要竞争对手选择了互操作性。1985年,他们建立了一个名为纽约现金交易所(NYCE)的网络,允许一家银行的客户使用另一家银行的ATM机。花旗银行很快就开始感受到来自自己客户的压力,要求他们也能使用其他银行的atm机。在10年的时间里,花旗银行坚决拒绝加入该网络,认为其优越的atm机不断为其带来新的客户,并维护了现有的客户关系。但在1994年,花旗银行最终妥协,加入了NYCE,因为与非花旗银行的atm机缺乏互操作性越来越难以向银行的客户证明。

对于DFS提供商来说,今天的关键收获是,尽管专有接受网络可以在市场上创造暂时的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占主导地位的参与者也往往无法与协作方案竞争。花旗银行(Citibank)早期在自动取款机(atm)上的押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其今天成为领先银行奠定了基础。然而,它不愿看到互操作性的长期好处,最终证明是站不住脚的。

有关互操作性的更多信息,请参见“除了交换机,是什么让互操作性起作用?

坦桑尼亚的移动货币:水涨船高

在坦桑尼亚移动货币互操作性的发展中,信用卡的经验得到了借鉴,尽管速度更快。如“坦桑尼亚如何建立移动货币互操作性,坦桑尼亚移动货币供应商之间的互操作性是由行业主导的过程的结果,该过程建立了跨各种用例互操作性的业务模型和操作规则。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当时活跃的四大移动货币提供商(Halotel后来又加入了第五家)都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的最后,当决定是否建立并参与各方已制定的计划时,四家公司中的三家决定继续进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扩大市场的收益超过了将交易输给竞争对手的风险。然而,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最大的GSM供应商沃达康(Vodacom)却没有参与进来。随着互操作性方案中跨供应商的个人对个人(P2P)支付的增长,Vodacom参与的压力也在增加。一年半后,当参与提供商终止与另一个提供商的P2P传输的份额达到15%时,Vodacom加入了该计划。

对于其他市场的DFS提供商来说,这有两个好处。首先,Vodacom的案例,就像花旗银行的案例一样,显示了加入互操作计划的巨大压力,甚至对市场领导者来说也是如此,这反过来又证明了互操作的非常真实的优势。

其次,市场增长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现象,而且可以非常迅速地发生,正如在Vodacom加入坦桑尼亚计划后,可互操作的交易份额明显加速所表明的那样(见图),而且这些交易是净新交易,它们是现有的(相当麻烦的)通过现金兑付凭证进行的P2P交易的补充,其数量保持稳定。

图:可互操作的P2P传输在坦桑尼亚参与提供商中所占的份额
可互操作的P2P传输,作为坦桑尼亚参与供应商之间所有P2P的份额

对竞争力的影响

绝大多数数字支付提供商最终都将看到使其平台可互操作以促进使用的好处。而且,他们越早这样做可能越好,特别是因为网络效应在数字支付中的强大作用意味着,“晚”永远不会到来,除非他们能够自己建立足够的临界质量,而这是极其昂贵的。

也就是说,这总是归结于特定市场和供应商的经济状况,以了解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点,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监管机构不应认为这意味着强制供应商互操作性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监管问题远比这微妙得多。以错误的方式将互操作性强加于市场——特别是在涉及商业参与者的糟糕业务案例中——会对市场造成相当大的伤害。有关通过监管强制互操作性的更多问题,请参见“资助者是否应该支持移动支付互操作性开关”。

对于给定的DFS提供商来说,互操作性最明显的优势包括:(i)降低建立足够大的承兑网络所必须产生的成本,相反(ii)通过扩大客户可以使用商家支付产品的承兑点的数量和类型,为其客户提供更好的价值主张。另一个潜在的优势是来自供应商自身客户和其他供应商客户的收入增加。

互操作性意味着您自己的客户将在其他提供者“拥有”的商家进行交易,而这些其他提供者的客户将在您的商家进行交易。这两种类型的交易都可能为您的企业增加收入,这取决于收购模式。使用交易费用的互操作模型,例如信用卡和借记卡使用的四方模型,通常会为涉及交易的双方提供者带来收入。例如,在信用卡/借记卡模型中,获取金融机构向商家收取费用(商家贴现率),然后通过交换将该金额的一部分支付给发行机构。通过这种方式,交换平衡了激励机制,使两个提供者都看到了在方案中推动交易的价值。看到“平衡数字金融中互操作性的经济,以了解更多关于互操作性的经济学知识。

即使在不涉及交易费用的模型中(参见“不收取交易费用”)增加的活动将产生可以变现的数据,并可以提高向商家和/或终端客户提供的付费增值服务的有效性。

你的竞争对手也会得到同样的好处。更大的交易量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分到更大的蛋糕,所以假设收入模式设计得很好,所有参与的供应商都应该能获利。更多关于营收模式的信息,请参见“商户支付模式的盈利策略选择”。

尽管有这些优势,提供商经常担心创建或加入互操作性安排可能带来的负面竞争影响。最常见的担忧之一是,其他提供商免费使用他们的基础设施,而没有推出自己的接受点。搭便车确实可能是个问题;它可能会造成市场失灵,导致供应商在建立接受点方面共同投资不足。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第三方收购商市场尚未建立之前,情况尤其如此。当这样一个市场发展起来时——提供者应该考虑从第一天起就积极朝这个方向努力——免费搭车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方案中每个参与者的现有或未来接受点设定最低要求来解决。然而,这是一种非常钝的手段,只能作为最后手段使用。处理“搭便车”的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为企业的收购方提供正确的商业案例。只要商业收购足够有利可图,搭便车就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提供商可能还担心互操作性意味着他们在接受点上的投资不再是区别于其他提供商的竞争优势。移动网络运营商对此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信和代理网络的地理覆盖历来是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同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提供者的整体业务模型和方案的收入模型的结合。

互操作性还可以降低想要进入市场的新供应商的进入门槛,从而增加竞争对手的数量,甚至可能增加竞争对手的类型。这只适用于完全开放的方案,应该被视为数字支付成功所需的短期成本的一部分。提供者总是可以通过明确和隐含的参与计划的要求,或通过使用法定的封闭计划或双边协议制度,来保护自己不受这种情况的影响。

互操作性模型

正如在“数字金融互操作性和普惠金融,“在零售支付中建立互操作性有三种基本操作模型:双边协议、多边协议和第三方聚合器。

双边协议

双边协议图表
点击图片放大

双边协议的作用是直接连接两个供应商,在两者之间建立量身定制的联系。对于许多提供者来说,这种解决方案似乎是短期内最简单的路径。然而,这种模式在规模上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如果没有共同的方案规则,每个新的参与者都需要围绕争议机制、操作标准、党派间经济等进行谈判治理决策

多边协定

多边协定图表
点击图片放大

多边协议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提供者,他们同意为所有参与者制定共同规则。多边计划不应与金融转变混淆。三个或更多的提供者可以同意一套共同的规则,支付结算的实际技术联系可以根据方案的决定以任意数量的方式执行。这些可能包括双边API连接、中央交换机或第三方聚合器。然而,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多边计划都涉及一个中心转换。这些方案可以是国内的(例如,印度的Rupay,使用印度国家支付公司的网络文件系统交换机),区域性的(例如,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市场,使用Bankserv交换机),或国际性的(例如,Visa和Mastercard使用它们自己的技术)。

多边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治理规则,它设定了参与的要求,定义了关键的规则和过程,决定了如何做出决策,并最终设定了竞争对手如何合作的条件。有关这个复杂主题的更多信息,请参见“道路规则:互操作性和治理”。

第三方聚合器

第三方聚合器图形
点击图片放大

第三方聚合器是向商家或客户提供连接多个供应商能力的组织,这些供应商之间没有其他协议。该模型解决了协调失败的问题,因为各个提供者按照自己的条件和时间轴与聚合器签约,不需要同时采取行动或建立共享的技术或治理标准。

这种互操作性在借记卡和信用卡中很常见,其中来自不同网络(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Discover、中国银联、RuPay、Verve等)的卡片在每个方案的参与者之间是互操作的,但在方案之间不是。因此,参与多个方案的收购方可以使其商家从更广泛的发行者那里接受支付,而不需要不同的硬件、软件、商家账户、规则、流程等等。如今,大多数信用卡购买者都参与了几种方案。

在信用卡领域之外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在中国。在中国,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无法互操作;然而,商人收购喜欢沃诗杰让商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快速响应码(QR码)接受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

商户收购方不仅可以在同一类型的不同发行方之间统一支付接受,还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发行方(如银行和移动货币)、接受技术(如QR、近场通信和卡片全球标准,EMV)和渠道(如实体店和在线)之间统一。成熟的支付市场往往有一个竞争激烈的商户获取空间,在这里,收购方通过创建发行方、接受技术、渠道和其他功能的最广泛和最引人注目的组合,将自己与商户区分开来。

欲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并更好地了解商业收购生态系统中不同参与者的角色,请参见“获取模型”。

最后的想法

虽然这些模型是不同的,但要注意的是,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一个给定的支付提供商可以同时参与多个互操作性方案,事实上,许多提供商经常这样做。例如,多方方案之间可以有双边安排,例如尼日利亚的银行卡网络Verve与美国的同行Discover合作,使对方的POS设备能够接受支付。同样,商家通过单一的商家聚合器接受Visa和Mastercard之间的信用卡支付是很常见的,尽管这些多边方案并不相互互操作。

还必须注意的是,方案类型的问题与使用什么基础设施进行交易清算和结算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但正如在"连接点:互操作性和技术,虽然集中支付的转变往往与多边方案相关联,但在现实中,围绕何种基础设施最有意义的计算更为微妙。两个建立双边方案的供应商可以很好地同意通过转换来结算支付。相反,多方方案可以进行双边支付清算,就像坦桑尼亚移动货币运营商之间的情况一样。更多信息请参见“平衡数字金融中互操作性的经济”。

有关银行、移动货币提供商和其他DFS参与者互操作性的更多资源,请参见“除了交换机,是什么让互操作性起作用?,其中包括概述20个国家的互操作性方案

标签:支付连接